9/28/2011(三)
今年夏天北京之行的重頭戲兼完結篇今天上幕,戲碼是北海公園、景山公園、故宮。
這三個地方互相毗鄰(意思是坐公車一站可到,不是步行意義的毗鄰),北海與中海和南海合稱三海,北海是三海中風景最優美者,而中、南海則是當今中國重要機關的辦公所在地。為了不負今天的重頭戲,我事先上網查閱這三個地方的介紹,希望一改以前沒做功課就上路以致於看到什麼心裡都沒有數的壞習慣。不過事前的功課還可能遭到權威人士的否決,該權威人士帶著童年遊歷的經驗,常常大手一揮就掃掉旅遊簡介中推薦的噱頭景點。這次我費心做的功課在權威人士的去蕪存菁下,北海公園只剩下因面積大而走到哪裡都避不開的北海,以及藏式白塔與瓊島,景山則剩下崇禎帝上吊殉國的槐樹(權威人士稱該樹為「歪脖子樹」),以及依地勢而建的五座亭子。
景山地勢的優點是可以俯瞰故宮全景,可惜今天天公不作美,山下的故宮籠罩在一片茫霧中,雄偉的氣勢潛藏著,但多了一層深邃神秘的面紗。景山地勢雖高但並不陡峭,山上五座亭子裡原來都各有一尊佛像坐鎮,1900年時有四尊佛像被八國聯軍掠走,一尊被砸毀。每當來到這樣恥辱的歷史面前,ZY就對西方列強當年強取豪奪扮強盜,今日搖身成為高高在上的藝品收藏家的無恥行徑感到氣憤。
故宮門票80元,我們半毛錢沒花就登堂入室了,這全拜「後門」所賜。紫禁城的建築分布特徵是中軸對稱,軸線最北面的門為神武門,進神武門即為後廷區,是皇帝后妃生活起居的地方;軸線最南面的門為午門,進了午門就是朝廷區。不知從何時起,參觀民眾只能從午門進,從神武門出。我們先去了北海與景山,下了景山後最順路的走法是從神武門進,幸運的是在「後門」的帶領下,我們從神武門逆流(人流是也)而行,每座大宮殿都先看背影再看正面,有點看美人回眸的意思。
紫禁城中軸線上的建築都是功能較重要、規模較宏偉的建築,其中的太和殿、中和殿與保和殿位於紫禁城中心,合稱「三和殿」。太和殿即民間所謂的金鑾殿,是皇帝上朝或舉行重大朝典的地方,也是紫禁城中最大的殿宇。如果把皇帝上朝比做老師上課,太和殿就是上課教室,中和殿則是皇帝休息備課的辦公室,而保和殿就是更衣室。保和殿除了做更衣用途外,每年除夕與正月十五皇帝也在此賜宴,乾隆五十四年以後,皇帝主持的殿試也改在保和殿舉行。
軸線左右兩側向外擴展則是皇族養老、皇子生活等宮殿,以及御苑寺廟、府庫衙署等建築群。走在紫禁城幽長的甬道上,眼前常浮現從電視劇上看來的鑾駕陣仗,或者由宮女、太監前呼後擁迤邐而去的人影。原來只能從電視螢幕上“望梅止渴”的深宮內院,如今靜靜地矗立在眼前向遊客們展演歷史,想起在網路上讀到過的故宮內部管理的問題,心裡比未到故宮前更痛惜。帶我們入城的「後門」說,故宮裡摔了一個清朝的瓷盤一點也不關老百姓的事。然而,故宮的存在是中國歷史的證明,即便紫禁城是一個封建王朝的象徵,建築物本身以及曾經在皇族手上把玩過的珍玩寶物與書畫收藏品,都是無數無名的工匠藝人、知名的文人才子寫在中國歷史上的一筆,這些帶著奪目成就的文化與文明是所有傳承這塊土地歷史的人「身份」的一部分,是歸屬感的所在,怎麼說都與百姓非常相干。撇開國族疆界的地域之別,故宮自詡為全人類珍貴的文化遺產,無論是一個盤子還是一部善本書,都更有理由受到仔細的保護與呵護。這座曾經是皇宮禁苑如今是博物館的城中城,有太多內涵值得挖掘研究,也是歷史、建築、哲學、宗教…等教育的極佳資源。故宮的文化底蘊實在不應該只扮演醜聞製造機的角色,而是有能力展現其恢宏大度的氣質。
北海公園
北海公園畫成地圖這麼大
北海公園的地標:藏式白塔
「北海公園」裡的北海
在公園裡巧遇一群中年人在跳舞(好像是孔雀舞,如果我沒記錯的話)
北海公園裡的花
景山公園內的綺望樓,清乾隆年間辦官學時,在此供奉孔子牌位。
明思宗上吊的歪脖子樹
五龍亭中的第一座亭子,亭子裡的佛像被掠走了,因此大門深鎖。但欄杆也被圍了起來禁止進入,讓ZY非常不滿
位於景山中峰的萬春亭,是最大最高的亭子
在萬春亭上往下望,可看見壽皇殿,仿太廟建築,是清代的祖祠。中共政權建立後,壽皇殿被闢為北京市少年宮,辦理少年文化學習活動。ZY參加過少年宮的活動,課餘喜歡從後門溜進景山,跑到萬春亭上將故宮盡收眼底。這裡是他對北京最懷念也最留戀的地方
從萬春亭上看故宮神武門
景山上看神武門(歹勢,天公不作美,能見度很差),隱約可看到緜長的中軸線
神武門往左邊一點
再往左邊一點點
神武門往右一點
再往右一點點,故宮真的很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