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9/27/2011(二)

中國的大城市是由眾多來自農村的打工者以血汗打造出來的。由於中國戶口制度對人民居住遷徙的限制,農村來的工人必須依賴暫住證換取在城市合法臨時居住與打工的權利,但這張暫住證賦予工人的權利就像紙一樣薄弱與有限,醫療、保險等福利,工人一概無權享有,工傷意外層出不窮;而勞動合同不普遍不健全,也使工人付出的汗水常常得不到應有的報償,惡意拖欠工資或亂扣薪水時有所聞。更諷刺的是,工人聚居的村落在他們親手為城市一步步向郊區擴張做出貢獻的同時,也一一被拆遷。

 

這麼多從外地來建設城市的打工者,被安置在城市邊緣的村落裡,或者住在集體宿舍裡,或者自行租賃小房間,皮村就是一個打工者聚居的村落。皮村位於北京朝陽區,從ZY家到皮村搭車要晃將近兩個小時,第二個小時所經之處不是蔓草叢生,就是塵土飛揚正在大興土木。皮村毗鄰機場,照規定原本不得興建高樓大廈以保證飛航安全。打工者看準了皮村被拆遷的可能性低,都聚到了皮村租房子生活。然而沒料到的是有錢能使鬼推磨,不能向上發展沒關係,中國土地廣袤,永遠提供向周圍發展的可能性,財團想出了在皮村建造大型低樓層商場的點子,工人們安居的希望又破滅了。這樣居無定所的日子,是所有打工者來到城市後的生活寫照。工人們離鄉背井的唯一希望和目的,就是給老家的父母與孩子蓋新房子,讓家人過上好日子,但預支薪水寄回老家蓋房子的代價是幾十年綁在工地上的自由,久而久之,「家」成了一個概念與符號存在工人們的心中,而在工人們頭頂上的永遠是異鄉的天空與別人的屋簷。

 

工人們窩居在小小的房間裡,睜開眼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工作,下班以後也需要娛樂,於是有一群工人成立「新工人藝術團」,擺脫主流文化的包裝自己創作歌曲和話劇,表達工人們自己的心聲,建立屬於工人群體的文化。皮村就有個新工人劇場(是利用櫻井大造在這裡演出未拆的帳篷改造的)和打工藝術博物館。博物館展出農民入城打工的歷史、建設成就、相關制度的變遷、工人遭受的待遇、爭取權益的過程、生活寫照…等。我想博物館試圖傳遞的訊息是尊重與了解打工者而非憐憫他們,只有尊重與了解才能視他們為一般同樣辛勤工作的普通人,任何與他們有關的福利和制度才不會淪為隨時都可取消的施捨或恩惠。

 

皮村有一所至今仍倖存的打工子弟學校「同心實驗小學」,我們並沒有看到上課的小朋友,只有博物館走廊上的小小圖書館顯示這附近有學習知識的學生。離開皮村時,我們在街上看到三三兩兩的小孩子,有幾個小孩伏在房子外的斷垣上寫功課,有的小孩正背著書包回家,每個小孩子都神色自若地單獨行動,很少像在北京城內看到的孩子,不是被抱著,就是被牽著摟著。孩子是需要成人的疼愛呵護,但同時也是一株剛萌芽抽枝的小樹,適當的氣候考驗能讓這株小樹長成粗壯堅強的大樹,溫室裡的小樹就算完全吸收化學肥料,大概也只能長成嬌弱的體質。


同心實驗小學門口

DSC_0047.JPG


打工藝術博物館門口

DSC_0049.JPG


皮村工友圖書館

DSC_0052.JPG

帳篷劇演出後留下來的帳篷成了新工人劇場

DSC_0053.JPG

這是皮村工友的休閒活動吧

DSC_0057.JPG

工友子女的心聲

DSC_0058.JPG


DSC_0059.JPG   

領到薪水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對很多打工者來說,領到拖欠的薪水就像大學畢業生領到第一份薪水一樣興奮

DSC_0065.JPG


說自己的故事、唱自己的歌、演自己的戲,就是創造自己的文化

DSC_0083.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iaoguan 的頭像
    tiaoguan

    嘟嘟兔的隨想世界

    tiaog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