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秋節。
在ZY表姐的堅持盛情下,今天表姐夫開車帶我、ZY和婆婆一起去明十三陵中的長陵和定陵。定陵與長陵是修復得較完好較簇新的兩處陵寢,也是收票參觀的景點,其他陵墓多數已破敗荒廢,乾脆就連入口都封起來禁止進入,但也正是這些破敗的陵寢,才有物換星移的滄桑。
長陵是永樂大帝的陵墓,也是十三陵中規模最宏偉的陵寢,其地面宮殿的建築風格與故宮的太和殿一致,歷時十八年才完成。定陵是萬曆皇帝與兩位皇后的陵寢,以恢宏的地下宮殿與長陵相呼應。定陵的地宮是中共政權建立後於50年代開挖的帝王陵墓,當時有支持與反對兩派聲音,膠著點在於文物保存的技術是否能勝任,最後支持派勝出,挖出了3000多件地下文物,但事後證明這是一個錯誤的決定,因為許多文物不是見了天日之後腐朽,就是由於當時的保存技術失敗以致於灰飛煙滅。萬曆與兩位皇后的棺木因為博物館方要迎接上級領導視察衛生狀況,而被複製的嶄新棺木取代,原沈重的棺椁被當成垃圾推下山溝,萬曆的屍骨也被紅衛兵視為「保皇派」的象徵而遭到鞭屍焚毀。現在我們看到的定陵地宮,只是一個空曠巨大的地下墓穴。考古的目的是獵奇還是研究,是保存還是破壞,是炫耀還是教育,是考古學家鏟起第一鍬土以前應該謹慎思考的。
繼雍和宮那座被錢幣「附身」的爐台之後,我們在地宮又看到其他不同形體的分身。似乎凡是上了百年以上年紀的物體,都能引起中國人投擲錢幣的衝動,無論那物體是否具有神力。走在地宮中,看著散落在紅漆棺木和陪葬品的木箱,以及槨床、棺木、龍座周圍的錢幣,我沒有任何思古之幽情或者物是人非的感嘆,只有一種啼笑皆非的荒謬感。
中午讓表姐回請了一頓中飯後,就回家待著了,等著晚上月亮東昇。與台北相較,北京沒有什麼中秋節氣氛,除了過節前在街上可看到行人雙手提著三、五盒月餅穿梭於車陣人潮中以外,就是在出租車上聽到中秋節特別節目的廣播,或者電視上播放中秋節晚會表演。網路上整理了幾個賞月的最佳去處,或許這些賞月勝地才是中秋氣氛最濃厚的地方。北京的住宅區都是十幾層以上的高樓,樓下的人行道都停滿了私人轎車,就算北京人有中秋烤肉的習慣,在自家附近也實在找不到可以不受汽車威脅的空間烤肉。不過以北京人口之龐大,沒有烤肉習慣可能還是件好事,否則如此龐大的人口烤完肉後製造出來的垃圾,可能相當可觀。
挖掘定陵的歷史性決定
http://www.ce.cn/culture/history/200610/26/t20061026_9139018.shtml
定陵
沒有靈驗功能的棺床也收到不少捐獻
與生前一樣,死後皇帝的收入比皇后多
嶄新的棺木和陪葬箱